2025年7月15日,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消防救援局、顺义区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公司主办,顺义区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态环境局、气象局、交通支队、旺泉街道协办的“2025年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实战应急演练”在顺义区北方油库成功举行。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缪剑虹,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靳玉光,顺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国宇,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副总队长李广耐,中石油北京销售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梁生光,演练评估组组长、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级巡视员孔亮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
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处室,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公安交管局,各区应急管理局以及顺义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观摩演练。
海江集团救援队作为北京市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受邀参加演练。演练过程中,海江集团救援队凭借智能化技术装备和实战能力,展示了民营救援力量在智慧化应急救援领域的创新实力。海江集团董事长刘海江、党总支书记高琪蓥分别作为救援队总指挥与副总指挥带队出席活动。

演练内容高度仿真,海江集团科技亮眼

演练伊始,中石油北京销售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梁生光同志发表致辞,他表示,此次演练是对首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公司践行央企责任、守护城市安全的核心使命体现。

随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靳玉光同志宣布演练开始。针对首都油库及加油站发展现状,本次演练设置两个事故场景,重点演练企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能力、组织调度相关单位联合处置流程,检验应急救援部门的协同应急响应能力以及智能化救援发展水平。
场景一:2025年7月16日9时30分,中国石油加油站新能源车辆充电过程中发生充电桩起火,引燃车辆。顺义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调集消防救援等部门协同开展处置。

场景二:2025年7月16日9时50分,中国石油北方油库罐区1号汽油储罐因液位计故障导致汽油泄漏,遭受雷击导致汽油储罐火灾。在顺义区开展初期处置基础上,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调集6支市级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协同开展处置。


演练模拟加油站充电桩起火引燃充电车辆,在应急、消防等救援力量处置完成后,接连突发油库汽油泄漏火灾事故,市区两级应急、消防、公安、卫健、生态、气象、交管等部门立刻增派救援力量。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危化品事故二级响应,在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基础上,继续调派6支市级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市级应急物资和有关专家赶赴现场参与救援处置,各部门、各队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演练严格遵守实战标准,共计120余人参练,有效处置多场景危化品事故。
海江集团救援队在市级增援阶段核心参与,运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装备高效执行任务。

无人远程大型机械通过5G远程操控系统,在危险区域精准抓取沙袋加固防火堤,避免火势蔓延。
两台四足机器人上阵,一台搭载水雾稀释装置,协助消防灭火;另一台配备气体远红外检测设备,实时侦测事故区域未知气体并回传数据,保障救援安全。

海江集团救援队现场智能化装备展区吸引了与会领导与嘉宾纷纷驻足参观、细致询问,获得一致高度评价。

科技化、智能化无人救援正推动救援模式从“经验主导”向“科技驱动”转型,海江集团救援队技术有特色、装备有优势,始终积极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探索无人化、智慧化发展模式,展现民企活力与担当。

以演练促实战,筑牢安全防线
演练结束后,演练评估组组长、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级巡视员孔亮在演练点评中高度肯定了科技手段在提升救援效率、降低人员风险方面的价值,并表示,演练全程突出“智慧应急”理念,形成了“专业指挥主导、属地力量筑基、企业技术支撑” 的三维联动模式,为超大城市危化品事故处置提供范本。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缪剑虹同志在演练总结中指出,本次演练通过高度仿真的险情设置和多维度能力检验,验证了市、区应急指挥体系在复杂危化品事故中的统筹效能,强化了政企救援力量在工艺处置、智慧救援、次生防控等关键环节的协同水平,为应对新能源设施安全风险、提升超大型城市危化品事故韧性提供了技术范本。

海江集团救援队作为民营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其中,展现了民营应急救援力量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领域的专业优势和独特定位。海江集团将持续探索构建“智能化+无人化+低碳化”三位一体核心竞争力,深度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为首都安全生产贡献创新力量。